名士资源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05-29 11:47  发稿人:最新更新  来源:未知  浏览:
  「悲傷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大眾苦;亡,大眾苦。」一曲《山坡羊·潼關懷古》,濟南籍元代政治家、文學家張養浩名垂千古。張養浩晚年辭官返鄉,在濟南雲莊閑居了七八年,寫下了許多歌詠故土山水田園的詩文、散曲,對濟南這座文明名城含義嚴重。
  
  近來,一則張養浩留念館落地雲錦湖的消息受到市民重視。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張養浩留念館建造工程規劃答應批前公示顯示,該項目坐落天橋區雲錦湖西岸,修建總面積約4932平方米,建造內容包含展廳、公園隸屬修建等。張養浩留念館的建造,將為濟南增加一處文明地標。
  
  張養浩在濟南文學史上的地位不亞於「二安」
  
  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字號齊東野人,別號雲莊,濟南人。張養浩祖籍章丘,其曾祖父曾任章丘燕鎮酒監,祖父張山由章丘遷至歷城。他自幼好學,品行端正,17歲時所作七律《過舜祠》在當時詩壇已經有不小的影響。張養浩大都時間在外為官,至治元年(1321)以父親年邁病重為由,辭官回鄉。同年年末,其父逝世,他也就理直氣壯地在鄉守製,在雲莊閑居了七八年。
  
  雲莊閑居期間,張養浩優遊故土的山水泉林之間,陶醉於詩酒唱和之中,日子過得非常清閑自在。一首【雙調·殿前歡】《登會波樓》描繪大明湖的風光:「四圍山,會波樓上倚闌幹,大明湖鋪翠描金間。華鵲中間,愛江心六月寒。荷花綻,十裏香風散。被沙頭啼鳥,喚醒這夢裏微官。」
  
  濟南文史學者周長風表明,張養浩寫濟南的著作,是濟南名貴的精神財富和共同的文明資源。明確寫濟南的詩文,在李清照、辛棄疾著作中是找不到的。而張養浩寫有許多描繪濟南山水風物的詩文,趵突泉、金線泉、大明湖、華不註山、歷下亭、舜祠等,在張養浩詩篇散曲中皆有呈現,佳作眾多。文賦有《白雲樓賦》《濟南路改建三皇廟記》《翠陰亭記》《重修會波樓記》《雲莊記》《處士庵記》《復龍祥觀施田記》《遊龍洞山記》《遊紫金山記》《遊標山記》等,詩文有「鳥飛雲錦千層外,人在丹青萬幅中」(《登會波樓》),「風煙誰道江南好,人物都傳海右高」(《歷下亭》)等描繪與歌頌濟南的麗辭美篇。因此在濟南文學史上的地位,張養浩不在「二安」之下,而在地域文學寫作方面,更是高居其上。
  
  濟南市政協委員、濟南社會科學院前史文明研究所所長董建霞也談到,我們常說「濟南名士多」,張養浩便是濟南前史上一名重要的名士。閑居雲莊期間,他所寫下的許多描畫和歌詠濟南的詩文,直至今日仍是我們這座城市名貴的文明財富。
  
  除了文學成就和對濟南的文明含義,張養浩清正廉潔、勤政愛民、法律為公的思想和心系天下的情懷,也給今人留下了一筆名貴的廉潔文明遺產。
  
  留念館選址雲錦湖已進入公示期盡管在濟南文學史上張養浩名氣不及「二安」,許多年來仍然有許多學者、市民呼籲對張養浩留在濟南的文明遺產進行維護,以及建造文明館、留念館等。
  
  2020年,張養浩誕辰750周年時,周長風在報紙上宣布了《濟南人在哪裏安放對張養浩的留念?》一文,呼籲他的家園濟南為其建造留念設備,出名學者宋遂良、逄春階等著文表明贊同。
  
  近幾年,因相關作業安排,董建霞曾經在張養浩墓所屬的柳雲社區下沈作業過一段時間。在社區作業中她了解到,本地居民對張養浩文明遺產的維護非常火急,他們想更好地維護好張養浩墓,保存雲莊,建造相關留念場所等。對這個問題深入了解之後,作為市政協委員,董建霞曾在提案中主張創立張養浩留念館,將其與張養浩墓公園整合,完好展現張養浩一生的軌道。她認為,關於濟南名士文明、園林文明的傳承發展及前史文明名城的維護皆具有重要含義。
  
  現在,張養浩文明遺產的建造和維護有了實質性發展。2022年8月,坐落濟南市天橋區北園街道辦事處柳雲社區的垂楊書院康美文明講堂的張養浩文學館開館。張養浩文學館館名,由出名學者、山東大學教授袁世碩題寫。出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張煒,出名文學評論家、山東師範大學教授宋遂良專門為張養浩文學館題詞。張煒的題詞是:「風骨良知仁士,山東之驕傲。」宋遂良的題詞是:「輸贏皆為土,興亡大眾苦。大哉張養浩,黎民永存他永存。」
  
  關於張養浩留念館,濟南早有規劃計劃,「在雲錦湖選取恰當區域、采取恰當方式,對張養浩的前史文明進行展現」。現在,隨著張養浩留念館規劃批前公示,選址塵埃落定。根據公示,張養浩留念館坐落水屯北路以北、雲錦湖西岸,規劃用地建造面積221517平方米,主要為地上1—2層的仿古修建,包含展廳、隸屬辦公修建、大門、門廊和內庭院等建造。留念館主入口正朝東,門前廣場預留親水空間。
  
  學者主張將「留念館」擴展為「留念公園」
  
  看到當年的提案已經真正開始實施規劃,董建霞表明非常欣喜。她表明,張養浩留念館選址在雲錦湖,在文明資源相對單薄的天橋區打造一處名士留念館,依托名士文明、元曲文明,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天橋區乃至濟南市的文明自傲。
  
  周長風表明,我國自古就有為祖先、先賢、名宦建立祠堂的傳統,為的便是有一個鄭重的當地安放祖先的英靈,展陳祖先的事跡、遺物,供後人禮敬和懷念,以承繼遺業,開拓未來。今日,名人留念設備的數量和質量,關於一個城市的文明含量與文明檔次,具有極為嚴重的含義。
  
  關於張養浩留念館的建造,周長風提出兩點主張:「一是期望將雲錦湖公園更名張養浩留念公園,即由建造留念館擴展為建造留念公園,對標國內先進的名人留念館園,加強前期文明設計,使其內容更豐富、更精彩,功用更全面、更完善,吸引和包容更多的國內外遊人與觀眾;二是期望我市在古城將軍廟、百花洲一帶的前史文明街區維護更新中,重建『七聘堂』,以作張養浩新居留念館。」
  
  名士資源是一座城市前史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展現城市文明的重要標誌。近年來,濟南一向大力推進文明建造,多次把開掘宏揚「名士文明」列入政府作業報告。秦瓊祠、南豐祠、曾鞏展覽館、李清照留念堂、稼軒祠、鐵公祠、老舍留念館等等,都是為留念濟南名士而建。相信未來建成的張養浩留念館,將成為濟南名士文明的一處亮麗的文明地標。